新安晚报315特刊梁总专访:为什么有勇气“全裸”
来源:新安晚报 2016-03-15 12:35:13
3月7日,安徽互联网金融平台果儿金融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筹建中国互联网金融(P2P)全裸联盟的倡议书》,其创始人梁昌海称将出资100万,召集业内志同道合者一同向互金投资者实施“无条件的”信息披露。在过去的2015年,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面是《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落地、互联网金融被列入“十三五”规划、高层多次发言表示支持互联网金融;另一面却又是自e租宝事件后,整个P2P行业的公信力屡遭公众质疑,导致大家谈P2P色变。那么,是什么让梁昌海如此底气十足?果儿金融又为何不怕“全裸”?联盟可以给网贷投资人带来什么?又能给整个P2P行业带来什么?本报记者带着诸多疑问和期盼专访果儿金融创始人梁昌海。可以说,他的回答值得所有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和和投资人认真咀嚼。
本报记者:果儿金融为什么敢“全裸”?
梁昌海:随着监管政策的出台,要求P2P平台提高信息透明度。但大部分平台在项目信息、资金信息、运营数据等方面的披露上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我们在信息透明度方面做得比较好,从果儿金融成立之初我就强调团队对风控、对金融的敬畏之心,这也是我创立果儿金融的初衷,所以当时我就提出了“透明的才是安全的”主张。近一年来,我们一直坚持“透明运营,安全收益”的平台运营理念。譬如在资产端,我们特别重视对合作机构和借款人的综合调查,以及借款信息的全面,而且我要求必须做到所有项目的信息必须360度无死角在平台公示。我觉得这不仅是为了赢取投资人的信任,也是为了通过最大透明度的要求,来促使我们找到更优质的项目,从而让借贷两端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以来,果儿能保持稳健发展势头,获得投资人厚爱的秘诀所在。
我们是透明的,标的、抵押物都是真实的,资金的流转也是公开的,在去年的年报中,我们也丝毫不掩饰我们的2次逾期,因为我们的投资人会有自己的判断力。所以说,“全裸”对我们来说是常态,完全没有压力,为什么不敢?
本报记者:为什么将“全裸”定义成确保项目、资金、财务和数据信息的完全公开,并无条件接受投资人的查阅?
梁昌海:实际上,在2015年底的《网贷监管细则意见稿》中,相关监管部门就已经对网贷平台划了几条红线,比如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非法集资和自融、不得发布虚假标的、不得虚假宣传等等,而我此次提出的这“四个确保”其实就是涵盖了“意见稿”的核心内容,只不过在提法上更接地气,更容易被大家所理解罢了。
我相信,只要平台能做到这“四个确保”,就一定符合监管的规范要求,而敢于接受投资人的无条件查阅,说白了就是“全裸”。之所以有“全裸”的提法和要求,是希望更能让投资人看到我们的决心和态度。
本报记者:会有平台响应吗?
梁昌海:实话说,我对联盟的前景并不乐观。这在发起倡议之前我就有预判,但我还是坚持做了。对于有没有人响应,其实我也并不在乎。因为我只想通过这件事情表达三层意思:其一,尽绵薄之力发声,消除很多投资人对P2P的误会,经常听到有人一提到P2P就联系到“跑路”。我希望这份倡议让能所有投资人看清什么才是真正的P2P;其二,我希望投资人能通过倡议书,明白自己该投怎样的平台,不该投怎样的平台,说白了,就是看平台的透明度;其三,我希望同行借鉴我的做法,让很多有志于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事业的人,能了解投资人的痛点,让自己的平台能良性运营下去,最起码不要再为这个行业抹黑了。
本报记者:投资人如何监督平台是否“全裸”?
梁昌海:其实倡议书中的“四个确保”已经说得很清楚。具体的说,就是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实地考察的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去核实平台项目是否真实,资金流向是否清晰透明,以及企业财务状况、运营状况是否正常。这里提醒所有投资人,首先你可以通过网络相关工具去查询企业平台工商信息、备案信息、公司资料等是否真实;其次可以通过平台项目资料的披露“透明度”来判断项目是否真实,比如对借款人资料信息的披露度,相关项目合同协议的完备度和真实度等。当然,最好你还是向平台提出实地考察的要求,看平台是否接受,如果各种不愿意,我想你就已经知道结果了。
对于果儿来说,我们天天都是开放日,目前我们已经接待了近千名投资人的实地来访,无条件配合投资人查阅项目文本资料,以及查看项目质押物等要求,在这里,诚挚邀请大家来果儿看看。
本报记者:“全裸”不容易,那么您对P2P的未来怎么看?
梁昌海: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作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无论在个人消费周转还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来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所以我对P2P的未来充满信心。但前提是首先从业者要坚守诚信,规范运营,不断谋求健康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之道,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来赢取投资人的信任,从而净化互金环境,发挥网贷在金融领域的正能量,为更多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投资人也应该积极主动考察、监督平台,在切身利益受到侵害之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未来的P2P平台必将是以“透明度”为衡量优劣的准则。
原文链接:http://xawb.epaper.ahwang.cn/html/2016-03/15/content_373816.htm?div=-1